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新聞 > 列表 行業新聞
別拿煎餅不當干糧煎餅俠全盛
熱氣騰騰的《煎餅俠》終于夾著蔥花、雞蛋、甜面醬的香味兒端上了影迷們的“餐桌”,甚至已經有人拿它和《喜劇之王》相提并論,說大鵬要接星爺的班。全自動煎餅機
“跨界”表面上呈現的是藝人身份的轉換,昭示了“人人可以當導演”的電影業熱錢太多,也暗示著如今的電影思維方式的轉變:管你是不是名牌導演,管你拿沒拿過金棕櫚,管你有沒有思想,管你有沒有情懷,藝人的個人魅力已經是個大ip,如果你能踏踏實實講好故事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。人們去電影院不是去上課,而是在消費自己的需求,如果你給他們的碰巧比他們期待的稍微多一些,這就已經奠定了好口碑的基礎?;ヂ摼W時代的導演不是藝術家而是產品經理,這一點,從去年同樣脫胎自網劇的《匆匆那年》那兒就已經初見端倪。
在這種趨勢下“生產”電影,也要求導演不僅要懂創作,也要懂互聯網和網民。從綜藝節目《大鵬嘚吧嘚》,到網劇《屌絲男士》,點擊率的起伏直接反映著受眾的口味。生活化的小段子支撐劇情,無厘頭的包袱制造笑點,明星客串維持新鮮感……這些屢試不爽的手段早已久經考驗,既具備批量生產的可復制性,又是標志性十足的個人化標簽,將它們搬進電影里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。因此,大鵬的“跨界”其實只是實現了文本和體量的轉換,并未與其個人一貫的喜劇風格相脫節。
這部脫胎于網絡自制劇、用徹頭徹尾互聯網思維拍攝的大電影,與同類影片有很強的共性:都是喜劇,主人公都是低姿態的底層人物,故事往往帶著插科打諢的娛樂色彩和見招拆招的解構意味——有人講這是與時俱進的“安全討巧接地氣”,但也有人不屑認為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“低級庸俗惡趣味”。
但不管怎樣,互聯網思維洗禮下的大電影卻往往比那些苦心孤詣的大片還受追捧,這部“屌絲男士”拍的《煎餅俠》連刁鉆的影評人們都不再過分挑剔,這到底是為什么呢?
同樣從主持人跨界當導演,相比何炅老師《梔子花開》票房大熱卻在口碑上遭遇滑鐵盧,大鵬這邊兒看起來靠譜一些。畢竟有著《屌絲男士》四季的表演、導演經驗,畢竟有這么多明星撐腰。而落實到作品上,《煎餅俠》不蹚青春片的渾水,不拿鮮肉演員擋箭,而是務實地延續網劇積累起來的能量,也頗見誠意和用心——大鵬自己也表示雖然電影不是他主動要求拍的,但他“比更多新導演懂電影”。